沈阳二手吨桶供应网

联系我们

  • 财富热线:139 4040 9711
  • 公司电话:130 6671 6673
  • Q Q 咨询:点击与我QQ对话
  • 邮箱:sy024@163.com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沈阳二手吨桶供应网 > > 新闻动态

大洋日记 大洋深处寻宝人

所属栏目: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5-11-14   阅读:    文章来源:沈阳二手吨桶供应网

大洋日记 大洋深处寻宝人

科研人员雨中作业

宝贝竟在泥巴里

  8月6日晚上9点多,箱式取样设备随钢缆收回到甲板,刺眼的灯光下,聚集了一群人。上面的水抽进塑料桶,一层碎屑状石子铲进蓝色水桶,剩下的泥就是宝贝了,一半装进红色水桶,一半装进10个透明的塑料管,船上几家研究单位按照科学目标的需求开展工作。

  张东声默默地站着,心里有数。一桶泥巴用水一遍遍冲洗、用筛子一点点地筛,剩下的不满3小杯,这才是他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里面有肉眼看不见的生物。”他说。等张东声和许鹏在化验室忙完这一切,已经是第二天凌晨。

  现场取样现场化验测试,如此情景,记者已见惯不怪了。大洋科考36航次第三航段的主要任务是海洋环境调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厦门大学3家单位8位专家在“海洋六号”船上,除了值班调查取样,还要连夜做分析测试。张东声是其中之一,吨桶供应,他也是本航段首席科学家助理。

  张东声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对海洋世界的认识还非常浅薄,但是已有的实证清楚表明海洋环境是脆弱的,一旦生物群种被破坏,恢复的可能性极小。国际海底管理局基于这种认识,要求各国或企业在申请国际海域矿区时,都须在环境保护和研究上履行承诺,留出一定的保护区以保证生物多样性,设置一定的参照区,为开采前后做环境对比研究。

  张东声介绍,与海洋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洋环境调查起步晚,空白点不少。近年来,国家在大洋项目上加大环境调查力度。借助船舶和仪器的发展进步,取得了不少漂亮的成果。特别是我们已经在合同区的两个海山投放了20套锚系,针对局部地区进行如此系统规模环境调查,前所未有,希望会有突破性研究成果出现。

  在海上做环境调查,受制于自然因素,成本高,对设备的依赖程度高,很多预想方案在实际作业中会发生变化,尽管如此,大家仍忘我的工作。

  看上去文弱书生的张东声,算业内老资格,有不少海上故事:他曾经参与“大洋一号”船中国首次环球科考,经历过没有任何补给的荒凉靠港,以及由于没签证而眼看着陆地却只能待在船上;他曾经航行到印度洋,亲眼看到海底的黑烟囱。从2012年开始,张东声与“海洋六号”船结缘,同时结识了一大批搞海洋资源和环境调查的朋友。

生命就在海水中

  被临时改装的环境实验室,里外两间,桌子上、地上堆满瓶瓶罐罐,全是不同的仪器、样品和化学试剂。每种样品上来,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对于这些科研人员,就将是不眠之夜。

  有人将泥巴做切片处理;有人用仪器过滤海水;有人记录仪器上出现的数值变化。处理过的泥和水,或用微波炉烘烤,或在冰库冷冻;同样的水样、泥样,采用的分析方法有物理的、有化学的、有生物的……。

  20多天前,就在“海洋六号”船即将从关岛起航的前一天,有一人匆忙赶来报到,这人就是杨志。由于刚从美国回国,他的签证迟迟办不下来,最后一刻赶到关岛。

  匆忙上阵让杨志显得比别人更疲倦。锚系收上来,他会连夜坐在沉积物捕获器旁边;CTD(温盐深仪)水样上来,他必须第一时间处理样品。除去正常值班作业,杨志要花很长时间做室内测试。

  有过几年的出海经历,杨志并不怕晕船,但是他失眠。失眠时想的东西就更多。他知道自己研究的,与其说是水,不如说是生命:海洋也有庞大的生物链,海水里的营养盐是最基础的生物食品,从它的含量成分,能够反演大生物的存在方式和存活规模。“正如陆上的土地有肥沃也有贫瘠,我们调查的两个海山,从生物角度看,应该算穷乡僻壤。”杨志说。

希望“押”在数据上

  邓义楠常常会到环境实验室帮忙,但他有自己的领域。大洋36航次中做了很多箱式取样,样品中除了水、泥,还有多金属结核。邓义楠的工作是将这些多金属结核挑出来,分析成分,测量矿物元素。

  3年陆地地质工作和5年海洋地质工作,让首席科学家助理杨永对海洋地质调查有自己的想法。杨永,陕西人,性情中有西北汉子特较真的地方。在一次翻阅国外文献时,杨永看到一篇美国学者介绍用多波速回波强度找矿的文章。文章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显然此法早在国外成熟。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运用?2012年,有同事参加海底采矿大会带回了很多资料,杨永从中看到有位德国地质学家介绍用多波束回波强度在太平洋找矿的成功经验,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