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员:每月都要给温州大水缸的水质做体检
所属栏目: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5-11-14 阅读: 次 文章来源:沈阳二手吨桶供应网
图为工作人员正准备将黑白相间的赛氏盘放入水中,检测库区水源的透明度。谢雨果(右一)正在用采水器取水。
水库的水被取上船后,被装入瓶子中做成样本。
温州网讯 一滴水从水龙头落入水杯,距离可能只有0.1米,但它从水源地到达水龙头,却要经过上百公里的跋涉,还要经过109项水质检测。为了把浙江省内最干净的城市饮用水送到温州市民家中,有一群人时刻都在为饮用水质量把关,他们就是水质检测员。近日,记者来到水质检测员岗位,吨桶出售,体验饮用水的取样、检测过程。
每月都要给温州市民大水缸的水质做体检
2015年2月2日,阴天,室外只有4摄氏度。位于市区黎明西路的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内,4名工作人员正忙着将百余个各类小玻璃瓶搬到车上。他们是水质检测员,这次要到温州市民的大水缸——珊溪(赵山渡)水库进行饮用水取样,为水质做每月一次的全套体检。这个检测组的领队是谢雨果,39岁,市区人,目前是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监测室副主任。
一个多小时车程后,记者和检测员准备乘船进入水库。库区的水体横截面长度超过100米,根据相关规定,检测员要在一个横截面上分3个点进行饮用水取样。登船前,检测员们拿出取水器、不锈钢桶及十几个各类小玻璃瓶,拿出一大瓶纯净水放入取样桶内,把水灌入各类小瓶子中,放入各种试剂。
记者发现有几个玻璃瓶的瓶盖用塑料薄膜包裹着,谢雨果说,这是用来检测水体中油脂含量的瓶子,所以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以免瓶口被手上的油脂污染。从监测中心站带来一大瓶纯净水,是因为取水器不可能百分百纯净,检测时先用纯净水做一份空白样本,将水库中检测出的数据减去空白样本中的数据,才是水库水质真实的数据。
一次取样的水有时要用于检测109个项目
船在第一个取样点停稳后,记者在检测员的指导下,用名为赛氏盘的设备测量库区水源的透明度。记者站在船头将赛氏盘缓慢放入水中,直到肉眼看不到为止,这时赛氏盘距离水面0.6米,说明此库区水体的透明度符合国家标准。将赛氏盘取上来后,再用取水器取水。取水器是高约30厘米,直径约10厘米的透明塑料桶,底下有个孔,水只能进不能出。取水器灌满水后,总共约2.5升。把这些水灌满各种小玻璃瓶后,再用不锈钢桶取水。
谢雨果说,用不锈钢桶取的水,用于检测是否含有机物,不用塑料桶是因为塑料桶由有机物制成,要防止交叉污染。取水后,要把水倒入一个棕色大玻璃瓶中,加入硫酸铜等稳定剂,之后再进行109项内容的检测,任何一项都不能马虎。
经过1个多小时的现场取样及检测,所取水样的PH值、水温、气味、颜色、溶解氧等指标立马显示出,检测员把数据记录在册。剩下近100项检测内容,需要把水样带回实验室检测。
台风刚过时,爬上坝体的经历让他们记忆深刻
完成水质取样后,在返回市区的路上,谢雨果在车内仔细地查看相关表格。因为不论遗漏了哪一项内容,都得回去重新取样。
谢雨果说,他母亲是医院的化验员,主要检查医院患者病例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等指标。他从小就接触到显微镜等仪器,并对它们非常感兴趣。受母亲影响,他长大后也做起了检测工作。他大学毕业后便来到环境监测单位开始和水打交道。19年来,他走过温州地区几乎所有的水库、江河等地表水点位。
检测水质风雨无阻,每次检测都要携带数百个大小不等的玻璃瓶。有一次,他和同事去瑞安某水源地检测,道路颠簸,到终点后,车里的部分检测瓶碰撞破碎,他只好折返。
一次,台风刚过,降水量较大,库区码头全部被水淹没。为了取样,三四名检测员带着百余个瓶子爬上50多米高的坝体,真是步步惊心。那次取样经历让他们记忆深刻。在瓯江取样时,常规取水之后,还要在岸边等涨潮和落潮时再分别取水。“涨潮时取的是代表下游的水样,落潮时取的是代表上游的水样。”谢雨果说。
神秘检测仪器住独立空调房
当天下午2时许,记者和谢雨果带着部分上午取的水样来到实验室,检测水中是否含有19种微量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