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手吨桶供应网

联系我们

  • 财富热线:139 4040 9711
  • 公司电话:130 6671 6673
  • Q Q 咨询:点击与我QQ对话
  • 邮箱:sy024@163.com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沈阳二手吨桶供应网 > > 吨桶知识

垃圾不落地 永康更美丽

所属栏目:吨桶知识    发布时间:2015-11-18   阅读:    文章来源:沈阳二手吨桶供应网

yzl5b177

徐华水在清塘村检查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很多城市还没有做到,但在永康农村正逐渐变为现实。这场一年前在农村掀起的“绿色革命”,如今成效如何?老百姓是否接受?垃圾分类又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哪些新气象?11月13日,带着这些问题,永康市委书记徐华水带领副市长胡增强和市委农办、市妇联的负责人进农家、串小巷,到西溪镇、龙山镇、唐先镇的7个村调研,感受垃圾分类给新农村带来的变化。

“环境好了,人更长寿”

当天,永康刚刚下过一阵小雨。走进唐先镇清塘村,村口两旁的一丛丛野樱桃开得正艳,青翠欲滴。在村文化礼堂广场,一些村民休闲地坐在一起闲聊,地面上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垃圾。

看到徐华水走下车,村民们站起来主动与他打招呼。

“徐书记,你好,我认得你。”一位老人走过来握着徐华水的手说。

“这是我们村的徐荣臻老人,今年90岁了。”村支书施跃元说,村里共有7位90岁以上的老人,蓝色塑料桶供应,其中一位已101岁了,身体很好。

“好呀。看来你们村称得上是长寿村了。”徐华水一边说一边握着徐荣臻的手,祝愿老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徐华水又对拥上前来的村民说:“一走进你们村,我就感到很干净。新农村就是要这样,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现在我们吃得很好、穿得也很漂亮,更要把家园环境搞好。环境好了,心情会更舒畅,身体自然就更好。”

随后,徐华水一边走一边看,并问起村里垃圾分类情况。施跃元用一组数字算起了垃圾分类账:村里250多户,一户一天一斤厨房垃圾就是250斤,一年就有近50吨可做堆肥。那么整个镇、整个市呢?这笔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不得了。

“你这个账算得好。我们就是要学会把大道理简单化、数字化,让村民都接受,并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徐华水为施跃元点赞。

“我们隔一天检查一次,遇到问题就解决。时间长了,大家就接受了。有些村民直接把可以用的垃圾挑到菜地里当肥料。”清塘村支委、村监委主任施斯斯说。

徐华水也为她点赞:“搞好垃圾分类就需要你这样的热心人。垃圾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能科学分类,就是惠及子孙的大好事。”

【新闻链接】永康农村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采用有机快速发酵制肥处理、太阳能垃圾房进行发酵、规模性发酵制肥处理、自行处理等模式,并根据各镇(街、区)垃圾分类、收集分拣、分类处理情况,综合评比出1个示范镇,奖励10万元;评比出10~20个示范村,每村奖励两万元。

永康还专门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实施意见》及相关补助政策。《意见》规定,对分类垃圾桶、垃圾车、宣传经费等进行投入的村,按村庄在册人口人均60元标准予以奖励;对机构健全、规范管理、有偿服务费全额用于环卫保洁及设施维护的村,按当年收取卫生有偿服务费总额的50%给予奖励。截至目前,永康已有400多个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以前的乡愁回来了”

“门口的两只垃圾桶,知道怎么用吗?”上午,徐华水在西溪镇寺口村调研时,走进村民吕桂芬家,和气地问道。

“知道啊,蓝色桶是放剩菜剩饭的,烂不了的放黄色桶。”吕桂芬回答。

“谢谢你的支持配合。”徐华水叮嘱她,一定要把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坚持下去。

一年前,寺口村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发展了影视旅游。村里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全面引导村民开展垃圾分类。徐华水十分关心村民是否已增强文明意识。他挨家挨户走访询问,用通俗形象的话语进行宣传。比如蓝色桶的谐音是“烂”,那就是存放可腐烂的厨余垃圾等等。

“你们这个村子真美,空气又好。”一走进唐先镇岩洞口村,徐华水忍不住赞叹。

虽然这几天都是阴雨天气,但环村道路上看不到一丝积水、没有一点垃圾,路面清爽又干净,两旁摆满了村民栽种的鸡冠花。抬头远望,紧邻岩洞口村的龙井山上云雾缭绕,让人心旷神怡。

“我女儿上个周末回来说,以后要回来住,村里环境比城市好多了。”岩洞口村的妇女主任胡香爱主动与徐华水聊了起来。原来,胡香爱的大女儿在杭州工作,以前很少回村里,今年回来一看,村里变化太大了,垃圾没了,远山近景,水清花香,一幅儿时的农村景象又回到了现实。